国际工程咨询规划建设
开发区、科技园、产业园咨询、规划与建设
跨境投融资咨询规划、建设服务窗口
国际水平高端专业服务
中心动态 更多
南方国合中心与香港全港各区...
党史教育丨强化思想淬炼,筑...
“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建党精...
广东雪印集团与粤港澳丝路农...
南方国际中心、 中洲农会签约...
广东省体改会、南方国际产能...
南方国际合作中心联合党支部...
     
  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动态
服务窗口
企业委员会
国际交流
一带一路
政策法规
论坛沙龙
招商信息
政策法规  
 
科技部: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2017年度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
添加时间:2017/6/16 8:40:58 浏览次数:1313 来源:本站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64号)、《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23号)等文件要求,现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2017年度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见附件)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时间为201765日至2017614日。

     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专家,认真研究收到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项目申报指南。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将不再反馈和回复。相关意见建议请发至电子邮箱:iter2017zhuanxiang@163.com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

附件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

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2017年度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聚变能源由于资源丰富和近无污染,成为人类社会未来的理想能源,是最有希望彻底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前沿领域。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在“十三五”期间,以未来建堆所涉及的国际前沿科学和技术目标为努力方向,加强国内与ITER计划相关的聚变能源技术研究和创新,发展聚变能源开发和应用的关键技术,以参加ITER计划为契机,全面吸收消化关键技术;加快国内聚变发展,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以我为主开展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的详细工程设计,并结合以往的物理设计数据库在我国的“东方超环”、“中国环流器2号改进型”(HL-2M)托卡马克装置上开展与CFETR物理相关的验证性实验,为CFETR的建设奠定坚实科学基础。加大聚变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大力提升我国聚变能发展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初步构建聚变工业发展体系,培养并形成一支稳定的高水平聚变研发队伍,在2020年前后具备自主建造聚变工程堆的能力,适时启动高效安全聚变堆研究设施建设,加快聚变能走向实际应用进程,跨入世界聚变能研究开发先进行列。

    本专项重点围绕未来ITERCFETR科学实验的目标,加强理论、数值模拟与实验的紧密结合,在EASTHL-2AJ-TEXT上安排先行重要科学问题的相关实验,演练若干有我国特色的、能为ITERCFETR提供重要实验数据的参考运行模式,为未来聚变堆的科学实验奠定基础。以EASTHL-2A为核心装置,培养未来主持和参与ITERCFETR科学实验的物理人才队伍。

    本专项围绕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进行全链条设计和一体化实施,项目执行周期不多于5年。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7年第二批启动10个方向,总经费6亿元。

本专项2017年第二批项目指南如下:

    1. 聚变堆相关边界局域模主动控制技术及机理研究

研究内容:

    以ITER Q=10基本运行模式为目标,开展类似ITER未来运行类似条件的科学研究,针对未来ITERCFETR迫切需要解决的长脉冲稳态运行条件下边界局域模造成的偏滤器上巨大瞬态热负荷的缓解这一聚变堆关键问题,结合国内托卡马克装置的研究基础和能力,利用共振磁扰动、锂粉与弹丸注入、充气和超声分子束注入等多种手段,开展长脉冲高约束模式下的第一类边界局域模(ELM)的主动控制技术与物理研究,开展小或无ELM的研究,在实验上模拟未来聚变堆低动量注入条件,解决边界局域模控制与避免误差场锁模的兼容性的难题,实现边界局域模的有效控制,发展三维物理诊断,结合三维磁扰动响应,理解低碰撞率条件下的共振磁扰动控制边界局域模机理,为未来ITERCFETR ELM控制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考核指标:

    1)利用已有手段和探索新方法,基本实现对第一类边界局域模的有效缓解(幅度小于未控制情况下的20%),实现偏滤器靶板瞬态热负荷的有效缓解。

    2ELM控制有效率达到95%

 

2. 面向聚变堆的高约束模式实验研究

    研究内容:

    以CFETR未来可能的运行条件为目标,在国内大型聚变装置上开展稳定可重复的等离子体控制,获得高归一化比压(βN)、密度、长时间、高性能稳定的等离子体。发展先进的控制技术,开展基本运行模式、混合运行模式研究及其机理探讨,研究ITER-like等多种器壁条件下台基动力学及输运机制,为ITER和未来我国聚变堆(CFETR)的先进运行奠定坚实的物理与实验基础。

考核指标:

    1)实现稳定可重复的等离子体控制,获得归一化比压 (βN) > 3,归一化等离子体密度ne/nG ~ 0.7,等离子体维持时间 τ > 5 倍电流扩散时间τR,高性能稳定的等离子体;

    2)在国内聚变装置上实现2-3种运行模式,建立运行模式数据库。

 

3. 面向ITER的边缘杂质输运和壁材料腐蚀研究

    研究内容:

    针对ITER运行模式,研究长脉冲、高参数条件下的杂质输运和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在国内大中型托卡马克装置上,研究杂质粒子输运、粒子再循环的物理机制;研究杂质对长脉冲等离子体的污染,掌握有效控制杂质的方法;对杂质循环的过程进行在线的动态分析,探索减少杂质和材料腐蚀的优化方法;开展杂质与等离子体不稳定性相互作用,以及杂质极向不对称与边缘流的关系研究。

    考核指标:

    1)研究杂质对托卡马克装置放电过程中等离子体的污染,实现有效Z值低于2

    2)发展出1-2种第一壁材料在线原位清洗和处理的新技术,探索适合未来ITER第一壁处理和杂质清除的新途径。

    3)实现10MW条件下100秒量级粒子再循环的稳定控制。

    4)实现10MW 条件下无刻蚀的运行控制。

 

    4. 面向高场应用的新型高性能CICC超导导体研制

    研究内容:

    针对CFETR先进超导磁体的需求,在高性能Nb3SnNb3Al材料方面,以大幅度提升超导性能为核心,完善长线材制备技术,形成这两种材料批量化生产能力;在Bi-2212材料方面,以实现千米级长线制备为核心,结合相关超导材料和导体综合性能测试、低温绝缘材料、低温高强度不锈钢铠甲材料和管材制备技术研发,实现新型性能优于ITERNb3SnNb3Al、 Bi-2212 全尺寸CFETR CICC超导导体制造,为未来研制CFETR 15T甚至更高磁体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考核指标:

    1)获得包括前驱粉末制备、塑性加工和热处理在内的全套制备技术,形成高性能Nb3SnNb3AlBi-2212批量化生产能力,建立自主工艺及技术标准;

    2)研制出可用于CFETR CS60kA)、PF (50kA)TF (80kA)的原型全尺寸高性能CICC新型超导导体,并开展相关低温实验,其综合性能要全面超越现有ITER技术指标。

 

    5. CFETR等离子体排灰气中氚回收与再循环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建立放大规模的工艺实验系统,以氢氘及氦模拟的冷实验预研方式,开展CFETR等离子体排灰气中氘氚快速回收和纯化、氘氚燃料贮存与快速供给、氢同位素分离技术等工艺技术研究,掌握2m3/h级氘氚高效(>99%效率)回收以及尾气除氢因子达108的“排灰气处理”、5m3/h级“氘氚同位素富集及分离”、5m3/h级“氚贮存以及定比例氘氚燃料配制并向加注系统快速供给”等三大主工艺技术,完成关键设备及工艺演示装置集成、氢氘及氦的模拟实验考核与适量级氚的验证性实验,评估CFETR氚燃料内循环系统设计的工程可行性。

    考核指标:

    1)建立集成的、1:1或同量级缩比工艺规模的CFETR排灰气氚回收、氢同位素分离、氚贮存与供给三大主工艺演示系统,通过较大规模氢氘及氦的模拟实验考核并结合适量氚的验证性实验,掌握CFETR“氚燃料内循环系统”工艺技术;

    2)完成CFETR“氚燃料内循环系统”详细工程概念设计的可行性评估。

 

    6. CFETR增殖包层氚提取与测量工程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以氢氘模拟的冷实验方式,研究氦冷及水冷两种概念固态氚增殖剂包层中300克量级/批次增殖氚的在线、高效提取(动态提取效率>95%,停堆提取效率>99%)与氢同位素分离技术;研究百居里级、缩比尺寸氚增殖包层模块在裂变或聚变中子环境下的产氚性能、增殖剂材料及包层模块中氚浓度、产氚率及氚提取效率在线测试与评估技术;掌握全氚增殖包层中氚提取与测量工艺技术并研制出1:1工艺流程的样机系统。

    考核指标:

    1)建立集成的、1:1工艺规模的CFETR氦冷及水冷两种概念固态氚增殖剂包层中增殖氚的在线提取与氢同位素分离演示系统,通过氢氘及氦模拟实验,掌握300克量级/批次增殖包层氚提取技术,动态提取效率>96%,停堆提取效率>99.9%

    2)通过百居里级、缩比尺寸氚增殖包层模块在裂变或聚变中子环境下百居里级的产氚实验,掌握增殖剂材料及包层模块中氚浓度、产氚率及氚提取效率的在线测试与评估技术。

 

    7. 聚变等离子体三维物理及边界磁场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依托KTX先进反场箍缩装置,利用其产生的等离子体比压高、不稳定性模式丰富、三维效应显著等特点,发展新方法、探索新现象,发展三维边界磁场主动控制技术,有效抑制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开展边界磁场主动控制下的电阻壁模稳定、锁模及破裂的控制、随机磁场效应、环向动量驱动、三维平衡等重要物理问题的实验研究,研究与等离子体特性耦合的高维控制算法,探索和研究各种新的实验物理现象,培养高水平实验物理人才。

    考核指标:

    等离子体电流0.5-1兆安,放电时间100毫秒,反场维持时间40毫秒。

 

    8. 磁阱型磁压缩聚变装置的概念设计与关键技术预研

    研究内容:

    开展基于大压缩比绝热磁压缩场反位型等离子体方法的磁阱型磁压缩聚变装置方案概念设计,并对高性能场反位型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关键技术部件如快速脉冲送气阀、锥形喷枪等展开预研。

    考核指标:

    1)建立自洽的能够反映场反等离子体形成、对撞和压缩过程的解析模型与数值模拟方法并给出等离子体参数的时空演化,完成磁阱型磁压缩聚变装置的物理概念设计。

    2)给出磁阱型磁压缩聚变装置的工程设计,建成关键技术预研平台,获得可重复的分界面半径达到30厘米、寿命达到500微秒的场反位形等离子体。

 

    9.聚变实验/工程堆前沿物理问题研究(青年科学家专题)

    研究内容:

    针对磁约束聚变实验/工程堆前沿物理问题及未来ITER/CFETR运行阶段物理实验的重要内容,开展物理理论、实验测量、数值模拟、诊断手段等方面的研究。鼓励探索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以国内主要装置为实验平台开展联合实验。

    重点支持燃烧等离子体的主要物理过程的前沿问题研究、粒子循环过程研究、先进诊断技术、先进计算方法在聚变模拟中的应用、强磁场约束的特殊物理问题研究等。

 

    10. 聚变工程/实验堆关键技术问题研究(青年科学家专题)

    研究内容:

    针对未来聚变实验/工程堆的关键技术、方法、工艺和部件,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部件预研。重点发展聚变堆所需的涉氚器件、新型聚变堆材料及制备方法、聚变堆材料模拟、材料辐照损伤机理及实验研究,长寿命复合阻氚材料涂层和工艺、聚变电源关键技术与部件、聚变堆诊断关键探测器件等。鼓励以国内主要装置为实验平台开展联合实验。

科技部: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年度两岸农业生态、生物医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领域联合资助研发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23号)等文件要求,现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年度两岸农业生态、生物医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领域联合资助研发项目申报指南建议(见附件)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为201765日至20176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的凝练布局和任务部署已经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咨询评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研究审议,并报国务院批准。本次征求意见重点针对该批次项目指南提出的领域和方向的合理性、科学性等方面听取各方意见。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专家,认真研究收到的意见,修改完善该批次项目申报指南。征集到的意见将不再反馈和回复。

电子邮件:

项目名称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2017年度两岸农业生态、生物医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领域联合研发项目   THM@cstec.org.cn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

附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年度两岸农业生态、生物医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领域联合资助研发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两岸开展科技创新合作是推动两岸科技产业合作与交流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必然选择,能够有效运用两岸优质创新资源,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两岸民生改善和带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两岸科技创新合作的层次与水平,全面推动两岸科技创新合作,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和《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71号)有关要求,根据大陆与台湾科技合作承诺议定,推进两岸科技合作,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台湾科技合作项目作出了针对性的安排,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形成机制,组织专家编制形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年度两岸联合资助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一、项目总体目标和实施进展

    两岸科技创新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大,全面提升大陆与台湾科技合作的层次与水平,有助于促进两岸经济与科技协同发展,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引领两岸科技合作的发展方向更进一步贴合社会实际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共同繁荣。

    两岸联合资助研发项目旨在本着“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原则,推动两岸开展实质性科技创新项目合作,对于两岸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整合科技创新优势资源将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区域、领域和方向

     2017年支持共同关注的热点领域科技合作项目,开展共同资助联合研发,推动科技人员交流和合作示范,鼓励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鼓励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全方位支撑两岸科技创新合作的各项重点工作。通过加强统筹协调,集成科技创新合作资源,完善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全链条科技合作布局;通过实施具体项目合作任务,确保科技领域的合作承诺落地。

2017年,拟支持项目任务数不超过20项,每个项目实施周期为2-3年。对应安排如下:

(一)农业生态技术领域

    1.优质特色农产品安全生产及保鲜技术

针对优质特色农产品在农业生态安全生产的采收技术、采后处理及贮运过程的病害控制与保鲜等技术研发。

    2.无毒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技术的研发

研究符合无毒农业生产所需的高效生物肥料或缓效性肥料的生产技术,或无毒农业原料种植土壤高效修复技术和土壤保护措施等可持续发展技术。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5个项目。

拟支持经费:300万元人民币。

(二)生物医药技术领域

1.信息处理

数位影像处理、信号处理。

2.医疗仪器和医用材料

神经系统工程、医用微感测器、医疗仪器设计、医疗认证,界面科学、生物输送、生物医用材料。

3.机理研究

生殖科技、基因与疾病、临床生理学,头颈肿瘤、癌症干细胞及癌症转移机制,胸腔病理、分子病理、肺癌的侵袭和移转、糖生物学、精准医学。

4.中草药新药研发

 (三)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领域

1.开源与开放5G网络体系研究

面向未来自我持续演进,研究开源与开放5G网络体系。

1)研究松耦合协议架构,高效控制面与全局开放控制器,传输、计算与存储联合优化,开源模式增强的开放架构。

2)研究基于同频同时全双工技术的空口资源重定义,包括复杂网络环境下的无缝组网、通信流程和资源认知等。

3)研究支撑未来自动驾驶的网络,本地端、前传边缘、接入与云四位一体架构,感知、学习与规则的迭代交织等。

2.5G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

针对多样化的物联网(IoT)业务场景与用户体验质量需求,研究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新空口体制,实现定制化的5G无线IoT网络,并进行关键技术演示验证。

1)研究泛在、敏捷的网络切片技术、低功耗的新空口技术和非授权频段异构网络融合技术,实现网络的灵活重构。

2)针对典型的IoT业务,对其关键技术进行原型验证。

3.5G 毫米波/高频段技术研究  

1)研究考虑移动性的毫米波频段低功耗高效收发技术以及提升毫米波覆盖能力的高可靠多点协作传输;

2)研究适用于大带宽高频段的单/多载波混合多址接入、广义频分多址接入体制、以及高低频协作组网技术。

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15个项目。

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拟支持经费:1500万元人民币。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公示名单




   
 
国际合作网   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   南方国合旅游文化产业委员会   中国企业走出去暨南方国际产能合作联盟  
  Copyrighyt © 2017 南方(南沙)国际产能和技术合作中心 - 南方国合中心 All right reserved
  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海通四街1号308房 联系电话: 020 3991 3301
传真: 020 3991 3302 Email:sicc2017@126.com